2024年12月6日至8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暨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在成都圆满举办。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詹晓雨老师撰写的论文入选年会议题,受邀在专题论坛作主题发言。
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詹晓雨老师参会
本次年会以“聚焦·赋能·跨越”为主题,意在探索民族影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发展与创新。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会上,詹晓雨老师以《非遗影像的生态书写——关于茶文化微电影<绿涛无垠>创作的生态赋能》为题,探讨了非遗影像书写维度的扩张、生态书写的深层赋能、非遗影像的生态书写内涵。当下,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非遗影像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信仰与美学。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非遗影像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大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随之出现,形成了洋洋大观的华夏“非遗影像景观”。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非遗的丰富多彩,还通过纪实本性复原了物质现实,成为非遗记录的重要工具。“非遗影像景观”的形成表明:当下的影像记录业已开始从单纯的工具观念转变为对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多维度的文化书写。非遗影像的生态书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作为人类智慧结晶和创造力源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亦是华夏文明得以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通过非遗影像的生态书写,我们不仅可以记录和传承非遗技艺,还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人类生存前景的思考。
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詹晓雨老师作主题发言
在中国春节和四川羌年双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重要时刻,2024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适时举办,与其形成了良好呼应。我院教师将以此次参会、交流为契机,持续思考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路径。
文/詹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