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12班
宋盈康
指导教师:万山红
电影《雄狮少年》是由张苗担任监制,孙海鹏执导,于2021年12月上线的国漫,该片上线之后,被誉为2021年尾国产电影的惊喜之作,堪称是近期国漫的新一匹黑马。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播出之后,国漫电影经过沉淀,穷则思变,于是便逐渐趋于商业化的转变,本已沉寂的国漫再度被唤醒。《大护法》《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随之扑面而来,《哪吒之魔童闹世》更是以49亿元的票房势不可挡的趋势向前发展。我们的国漫之门是否被开启,细思国漫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兴起的国漫巨作仍在循迹着中国神话的脉络,依附原有文化的踪迹,犹如一位戴着枷锁的舞者,想要释放美丽但又限于枷锁在苦苦挣扎。而《雄狮少年》的出现,传统的枷锁仿佛未能禁锢这个“少年”,国漫之花是否可以就此绽放,又成为了大众尤为贴切的话题.......
《雄狮少年》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和好友阿猫、阿狗在退役狮王咸鱼强的培训下参加舞狮比赛,经过重重磨砺,从病猫变成雄狮的成长故事。《雄狮少年》的出现,似乎让观众看到了国漫静待花开的那一线曙光,画风与故事的写实走向,独特的人文和民俗情怀,是属于国漫视角的独特飞跃。这部电影,似乎挣脱了脚下的那副枷锁,“舞狮”“少年”“热血”,这独具中国人文情怀的关键词则是挣脱原有国漫元素枷锁的关键。而细品其香,中国化的美术风格可圈可点、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小人物也有大梦想的励志追求这些都富有中国元素,而这些中国情怀,也奠定了我们对于国漫的新的认知,以这些中国元素为底蕴,也使得这部影片也体现出了深刻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写实与色彩间的勾勒,独具国人的情怀
在中国美术的千年沉淀中,水墨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眼中,水墨不仅是艺术,更是哲学,是精神的意识形态。而在《雄狮少年》中,以水墨开篇,精美流畅的笔触讲述了雄狮的流派和起源,水墨中红与黑的碰撞,浓墨重彩的勾勒,给我们营造出了视觉上面的冲击。对舞狮进行科普的同时,也将舞狮的气魄神韵,以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神态动作彰显的淋漓尽致,尽显舞狮传统文化魅力。仅仅一分半的镜头,笔墨间勾勒出了山川,密林,色彩跟随画面节奏被带入,一头雄狮穿梭于寂静优美的山林中,奔腾在人声鼎沸的闹市里,笔墨一转,画风忽变,两头雄狮在密集的高桩中争相上下,行云流水的笔墨与人物结合,使得他们不再是单调的画中物,他们在笔墨的衬托下使得舞狮的少年跃然纸上,给观众一种走出画外的动态体验。剧中的少年阿娟在遇到唤醒自己的那座狮头时,那红色的雄狮如同火焰点燃此刻少年的内心,心中的舞狮梦就此激发。与雄狮相伴的是有着深刻意味的木棉花,更是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鲜血如火,义薄云天的深刻含义。前进过程中的羁绊则是同样依水墨的脚印出发,把黑色服饰作为他们需要去挑战和战胜的对手,这样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更可以表现出雄狮少年在战胜羁绊所要做出的改变和不易。
色彩在本片的运用,可见导演对色彩的深度思考。主人公的成长史,电影采用了具有烟火气息的暖色调,对于导演自身来讲,对于动画电影,必不可少的便是烟火气。而舞狮对应的则是广东,为追求广东村落烟火气的真实代入感。该影片的艺术总监李炜畅所讲,去佛山大量采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广东的特色植被被最大限度地还原出来,地上的各色小草,墙上的爬藤,屋顶的瓦松,路边的杂物......这些里毫的还原,也对影片色彩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实物的还原,才能更好地还原广东地区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给这些草木赋予情感,与主人公内心联系起来,一方面是阿娟成长环境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可以使广东观众有“归属感”,所看人群具有“代入感”。
对于全篇色彩的把握,更是紧跟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来进行色调的变化。前半段村落的部分,在写实的基础上,色彩也会相对饱和,光影的变化也相对多样,柔和的午后光照、木棉山坡的色调具有浪漫基调,破庙中比较戏剧化的舞台直射灯光更具神秘色彩,对于阿娟心中的梦想蒙上了色彩化的光环。而在后半段,为了迎合主角的情绪沉淀下来,片段基调变得偏冷偏幻。广东的回南天衬托出了阿娟内心成长的气氛,水汽弥漫的广东一角,是阿娟身处迷茫的城市天空,他的后续究竟如何,也会被偏冷色调所影响,来给电影蒙上迷幻的色彩。
二、传统与现实间的碰撞,彰显非遗的力量
传统是在历史长河的冲洗下所保留下来的文化结晶,现实则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而当这两者相遇时,却能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在《雄狮少年》中,舞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年进城务工作为离开舞狮羁绊的现实,我们的非遗在生命力强大的现实面前多少被灰飞烟灭,非遗文化也陷入传承的危机。导演直面非遗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把传统和现实之间的碰撞描写得真实,但又和已经夭折的传统文化不同,舞狮和传统文化相比还仍有一线希望。《雄狮少年》中的雄狮虽然是传统文化的写照,但更是少年阿娟内心的那头雄狮。阿娟面对现实做出的改变,就是传统和现实不断磨合的过程,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要基调,又着重体现了社会发展下的青年在现实和文化传承直接的成长,两者互不冲突,立意明确,让我们从中看出来非遗所包含的强悍生命力。
如上文所说的那样,舞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也面临了传承危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开始逃离这项运动,舞狮文化遭到一度暗淡与远离。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整体发展水平不完整、竞赛体制单一、训练针对性不强、舞狮器材相对落后、国际推广的区域等等都存在相应问题,而这些问题挤压到一起,使得珍贵的传统文化走到了一个崩溃的一个边缘,再加上舞狮传承多在农村地区,面临这些问题没有具体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迫于现实和生机,选择了远离此来去外面务工。渐渐地,农村地区的传承人对于舞狮的兴致不高,赚钱要紧的观念促使下他们认为舞狮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表现,进而使得大家远离舞狮,很难去传承下来。就拿广东省的南海县为例,其中放弃传承选择务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经济效应不乐观而放弃了传承。而《雄狮少年》同样也是在讲述广东省的故事,通过这样的真实案例和背景作为前提,也可以让观众看到其迸发出来的强悍生命力。
“雄狮”在电影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详实,但却与少年阿娟的生活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当舞狮少女阿娟将狮头传到少年阿娟手中,并将狮头戴到少年阿娟头上,“你有没有听到,心中的一声咆哮”少女阿娟所含之意犹如把传统的接力棒交到了少年阿娟的手中,“心中的一声咆哮”则是写实化的映照在阿娟内心,像是在反问阿娟,怎么能甘愿被别人当成病猫,该是蜕变成雄狮的时候了,但少年阿娟当下并没有理解已经戴到头上的雄狮有何含义,当时他是懵懂的,也暗含对于传统文化探索的开始是迷茫的,雄狮戴到头上,既是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又是对于命运的呼唤,既要把传统传承下去,又要和骨感的生活硬碰硬。红色的雄狮狮头破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第一次支离破碎,师傅咸鱼强的出现,给他们更换崭新的狮子头是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一次保护,是被动的。而在前往务工的阿娟更像是再一次饱受现实文化摧残的传统文化一样,他蜷曲在“下下铺”,这时的现实压得阿娟喘不过气来,也折射出大多数风中秉烛的些许传统文化的现状,舞狮在传承过程中同样如此,但正和阿娟一下,阿娟不甘认输,舞狮也同样不甘,而舞狮现状也正是面临群体是农村的留守人员,但阿娟拖着疲惫身躯到天台上时,这便是传统和现实的碰撞,一次强有力的碰撞,这次碰撞,使得现实中的阿娟再次为雄狮出战,自己也成为了那个雄狮少年,这次的反抗是主动的。而阿娟背后的舞狮也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入选非遗后得到了很多的传承。雄狮和阿娟看似一个是物,一个是人,但其实表达含义相同,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使得观众也在理解人物蜕变的同时了解这项传统文化。
三、自我与外界的对抗,展现小人物追梦之路
出色的故事表达,对于国漫来讲,是一次突破。不同于之前国漫的神话主义题材,这次的现实主义题材讲的是中国人的故事,具有中国人独有的情怀。该影片以咸鱼强带领的阿娟一伍逐梦舞狮为主线,阿娟对于家庭父亲的身体状况的关心是情感线。对于阿娟而言,他代表着是需要战胜自我的我们,对于他而言,他没有浩浩荡荡的理想追求, 他不会去如同《哪吒之魔童降世》般去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虽然哪吒也是代表着不服命运的一类体现。但于此对于《雄狮少年》而讲,他的内涵是把残缺的狮头放在擎天柱上方而自己却掉入水中的克制性表达,这是对于阿娟而言是一个心理挑战,正如同年幼的他看到舞狮追问父亲舞狮的意义,而父亲的回答也很简单,不是什么浩浩荡荡地去追寻伟业,只是克服自己,去战胜自己的故事。影片表现了阿娟梦想难以舍弃的挣扎与无奈、前途未知的迷茫与叹息、肩负重担的隐忍和顽强,情绪随着情节曲折婉转、层层递进,直到所有的事件和情绪都铺垫完成,观众迎来了阿娟单刀直入参加舞狮复赛技压群雄、挑战不可能的“擎天柱”的爆发燃点。当阿娟在全体参赛者震天的鼓点和众人惊讶的眼神中,拖着一步一血印的双脚跃向了梅花桩前的擎天柱——那座无数舞狮人不曾直面过的高山时,全体观众无不为之振臂高呼,热泪盈眶,那是对阿娟变为雄狮少年的欣喜振奋,更是对每一个“无名之人”逆袭渴望的精神抚慰和梦想投射。
结语
《雄狮少年》的出现,使得国漫又多了一份想象,不再依附于IP的国漫,远离了神魔两界,阴阳两隔,但却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写实,立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纪实。从东方审美出发,立足于美学、非遗、人物等方面,而他们三点而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学引发情怀、非遗引起思考、人物激发共鸣,但不论是情感,思考还是共鸣,都是在为影片主题服务,这样富含中国元素的影片值得我认真品读,认真品其香、观其美、学其益.....它给国漫带来了不一样的希望,不论是对于观众而言,还是对整个整个动漫发展史而言,都具备了开启了国漫元年的机遇和挑战,《雄狮少年》对于我们今后国漫的引导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如同风向标来给指引国漫要讲故事,要讲关于属于我们自己国漫的故事。
(本文系四川传媒学院2021年校级科研项目创作类重大培育项目《大众化影视评论青年人才培养》(川媒院〔 2021〕122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