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8班
孟鑫蕊
指导教师:董莉
电影《长津湖》由徐克、陈凯歌、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指导,演员吴京、易烊千玺领衔出演,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下,凭借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长津湖战役”已成一段战争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在这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长津湖》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战争用影视化手段完美地展示了出来,让观众在感慨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能铭记那些誓死不屈、浩气长存的英烈,激发观众追求理想的意志和炽烈的爱国情怀。该片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无论是电影叙事风格还是人物形象塑造,都堪称一绝,目前已超越《战狼2》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同时成为全球影史战争题材票房冠军、全球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一、历史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深刻诠释
波罗克曾经在其著作《电影的元素》中写道:“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影片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种运动,但是在这一时期内,艺术上有成就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无论在思想或哲学上都引人瞩目的鲜明的主题。”所以主题对于影片本身、导演和观众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走向和情感表达,那么在《长津湖》中,电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也是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对祖国、对家人还是对战友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构塑起坚不可摧、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首先对于祖国来说,那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国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声通知,伍千里就得背上行囊、奔赴战场;一声集合,全体战士就要迅速行动,没有一人抗议。再比如影片中的雷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牺牲的风险也要将标识弹送回敌营中,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我军伤亡,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在很多战争电影中都有显现,比如在《八佰》中,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了给战友争取时间,身绑炸药跳下大楼,只留下一句“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他们不惜献出生命。其次对于家人就是不让他们担心,电影中伍千里回家和父母吃饭时,谈及打仗这个话题,伍千里的回答是: 这仗都打完了,没什么仗打了。其实不是没仗打了,而是伍千里不想让父母担心才这么说的。还有指导员梅生离开家时把自己的奖章带了出来,原因是怕家人看到会想念他,对家人的爱都表现在这些小细节中。最后就是对待战友,电影在表达浓厚战友情这一方面也是淋漓尽致,战场上大家都是背靠背的兄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雷公为救战友们,减少人员伤亡,不惜牺牲了自己,这就是生死战友情最动人的诠释。《长津湖》作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电影,将家国情、战友情融入其中,让我们在观影时体会到不同层面的感情,看到战争带给不同层面的影响,从而使得我们去反思战争,反思社会。《长津湖》通过对不同层面的情感表达,让影片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让观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二、历史事件集体记忆的影视语言建构
电影是由画面和声音这两部分构成的艺术作品,因此在电影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视听语言就是结合画面的视觉感受,再配以声音的听觉感受从而构成的一种“剪辑的艺术”,视听语言在电影创作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包括镜头、色彩、音乐、特效、蒙太奇以及各种视听元素等。
对于《长津湖》而言,视听语言可以算是其出色的一方面。影片多重叠置的长镜头支撑起战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通过运用大量长镜头展示雪山、长城、列车、仁川港、轰炸机机群等,烘托出恢弘的战争场面,形成宏大叙事,同时影片中又使用了多处特写镜头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在长津湖战役中,用了多个特写镜头体现当时战争的惨烈,被炸掉的胳膊、满地的尸体碎片、武器的残骸等,还有七连在登上火车时,小女孩扔上来的红色围巾,以及伍万里吃冻土豆时掉下来的半颗牙,这些细节的特写都为影片添加了色彩,不禁让观众潸然泪下,感慨万千。除此之外,电影在特效制作和运用上也是极其出彩,用特效把观众的眼球粘在屏幕上向来是徐克导演的拿手好戏,登峰造极的特效运用才造就了《长津湖》中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场面。例如影片开始时的美军军舰、航母、飞机等均为特效制作,但是看起来却是非常的真实,还有在寒冷环境下,战士呼出的哈气和脸上的冻疮等这些视觉特效在电影中也起到重要的统合作用。
除了视觉语言表现外,影片在听觉元素的把握上也很出彩。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一部分,其对于展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或交代故事背景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的音乐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因此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基调,从而揭示影片主题,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增强画面的感染力。例如在故事片《城南旧事》中,影片是通过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去表现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样子,从而引起人物对故乡的怀恋,所以导演特地选用了《送别》作为这部电影的主旋律,用非常简练的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惆怅惜别之情。同样在《长津湖》中,音乐的运用也让影片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性,七连全体战士唱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那一瞬间,那种豪迈和英勇的气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长津湖战役中敌机的轰鸣声、流弹的炸裂与总攻嘹亮的冲锋军号角、沂蒙山小调形成鲜明对比,把观众带入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场景中,不断去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受,对影片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历史图景的多元化叙事视角呈现
电影的结构是电影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结构就是影片的叙事构造,就是电影的风格,它是由一些不同的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结构对于电影来说就是骨干般的存在,只有骨干紧密强大,电影才能更完美地展现,才能让观众有最佳的观影体验。比如2020年上映的《八佰》和《金刚川》,这两部战争电影采用的是群像的叙事结构和多角度的碎片化叙事手法,通过对不同阶层的人物的刻画,全方位地展现出当时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惨状,从而体现出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但是他们只引入我方军队的战斗视角,而忽视了对敌方作战状态的展示。电影《长津湖》作为第一部以文献记录式全景叙述的电影,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长津湖》是把“个人——团体——祖国”这三个角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先从伍千里和伍万里的个人角度将人物关系联系起来,通过故事的推进将他们和七连这个团体联系在一起,直至后来整个七连一起作战,为保卫祖国无怨无悔、英勇杀敌,从而构建起整个电影框架。这样的结构安排一方面使得电影的整体结构紧密有序、恢弘大气,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影片整体节奏,引领观众层层深入。电影虽然以我方为主视角展开叙述,但也引入了敌方视角,不仅刻画出我方领导人、指挥员和士兵的状况,也让观众看到了当时敌方的作战情况和背后领导人的态度,将我方和敌方的现状做对比,比如当美国士兵吃着火鸡喝着牛奶,围着火炉过圣诞节的时候,我国志愿军吃的是冻僵的土豆,穿的仅是一件薄薄的单衣,这样就更能呈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电影这样将我方战场、敌方战场以及次战场三条故事线索融在一起,呈现出客观全面的叙事特征。
四、历史真实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影视作品叙事的核心,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说过,观众真正感兴趣的不是电影中的运镜、音响等,而是荧幕上的人。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分为人物的外貌着装、语言、环境三个方面。例如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导演将招娣这个爱情的守望者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明,招娣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在遇到骆先生后心生情愫,总是跑到骆先生经过的那条路上等他,后来骆先生走后,招娣在那条路上一等就是几年,之后骆先生回来,两人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时的社会还是很封建的,思想非常保守,女子的婚姻也都是父母包办,而招娣敢于突破陈规,自由恋爱,这就让招娣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在《长津湖》中,影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谨慎认真独具匠心。电影没有采用一贯的套路,将英雄设置为天不怕地不怕,子弹都躲着他飞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舍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而去保家卫国的勇士。就像影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从一个啥都不懂、遇见困难就要逃跑的新兵蛋子变成一个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战士,其成长历程尤为心酸,亲眼目睹了好朋友张小山和雷公的牺牲,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成长、不断勇敢,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直至最后看到胜利的时候,他的眼里不再是胆怯迷茫,而是一份坚毅和果敢,就像是在告诉我们要挺起脊梁誓死保卫家园,易烊千玺将伍万里这个具有成长变化性的人物角色塑造得几乎完美,让伍万里以“胆小鬼”的形象出现,这样的设定也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害怕死亡,也会恐惧战场,只不过他们经受了战争的苦难而深深地明白,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必须勇敢;人民需要他们,他们必须坚强。
结语
忆往昔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长津湖》完美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塑造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形象,彰显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影片旨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讴歌抗美援朝战争、致敬革命英雄,并非煽动战争,而是呼吁和平。就像影片中梅生所说:“我们这一代出生入死,就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用再打仗”,先辈们出生入死才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和平,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希望先辈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致敬英雄、致敬祖国,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不朽的军魂。做到以史为鉴、不忘初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感谢您花10分钟时间看完本文,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转发+点赞+关注”三连走起!同时,也期待您用大作惊艳我们:
投稿邮箱:2534368112@qq.com,邮件请以“文艺评论+学校+姓名+手机号+文章标题”的格式命名,否则可能会被当作垃圾邮件拒收哟~若稿件入选,我们将在来稿15天内通知大家。